五一假期,带孩子去这4个地方走走,长大后想没出息都难!
苏轼在《洗儿戏作》中写道:“惟愿孩儿愚且鲁,无灾无难到公卿。”
陶渊明在《责子》中写道:“虽有五男儿,总不好纸笔。天运苟如此,且进杯中物。”
不管是苏轼还是陶渊明,都能看出他们对子女深深的爱意,古人尚且如此,现在的父母自然是不遑多让。
现代父母对孩子非常重视,怎么让孩子度过一个充实有快乐的假期,更是成为父母头痛的话题。
常言道:“人生处处是风景,生活处处是教育。”
五一小长假,父母不妨带着孩子去这4个地方走一走,既能丰富孩子的生活,又能开阔孩子的视野。
01
去田间地头,体验劳作艰苦
《朱子家训》云: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”
食物来之不易,劳作分外艰辛,这不是嘴上说说就能知道的,需要让孩子切身体会,才能更加清楚明白。
常常听到一些笑话说,学习优良的孩子,把小麦认成小葱,不知道胡萝卜是长在土里的,以为花生是挂在树上的……
其实,这也怪不了孩子,他们大多数是在钢筋水泥里长大的,即使在农村长大的孩子,也被父母娇养着,不需要去地里,只负责学习好就行了。
最后,田野和农事,对孩子就变成太过遥远而陌生的存在。
以致于,很多孩子嘴里背着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,但脑子里却并一定都能明白这首诗的真义。
一位老人曾经说道:
“现在的孩子们成长在幸福的时代,没饿过肚子,挑食和浪费变成了习惯,他们更需要知道食物从哪儿来,学会珍惜,学会知足!”
假期快到了,带孩子去田间地头看看吧,去看看麦子在地里是什么样子,需要经过怎样的过程才能收获,在此期间,农民伯伯又要付出怎么样的努力!
当然,也可以让孩子参与进去,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。
相信现场的真实教学,能让孩子们在顶着烈日、沾满泥巴、流着汗水的体验之下,更能懂得农作的不易和艰苦。
02
去图书馆,培养阅读兴趣
正所谓: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。
爱读书的孩子,气质内敛,自有一种风骨在身上。
而且阅读,是孩子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,也是认识社会和自然界的主要渠道。
图书馆,是帮助他们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第一站。
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说:
“图书馆是个好地方,是个使人终生受益的地方。不要老让孩子们坐在教室里,带他们到图书馆去吧!他们一生都会感谢这个带他们走进图书馆的人。”
首先,图书馆有海量的书触手可及,直接满足了孩子的探索欲和求知欲。
其次,图书馆里安静与舒适的环境,会给孩子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,帮助孩子专心读书。
最后,周围都是沉浸在阅读中的人,也是一种榜样,无形中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。
2022年高考作文,又一次凭借“史诗级难度”冲上热搜。
光作文题目就是一篇小作文,其中的文学性、哲学性、逻辑性越来越强。
这再次证明了:孩子平时不阅读、不积累,到了高考连题目都看不懂。
一个不阅读的孩子,是学习上潜在的差生。
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,才是父母一生最划算的教育。
03
去大学校园,树立学习目标
河南大学的校训:“明德、新民、止于至善。”
大学,不仅仅是教知识,更教德行,是众多学子努力的目标,更是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。
可能这些问题,是每个孩子脑子里的问号:
读书是为了什么?
我将来要做怎样的人?
在长成大人之前,我要去哪里、做哪些准备?
……
彼时,孩子还是一颗小草,稚嫩而懵懂,而作为父母,我们有义务告诉TA,这些问题的答案,可以在大学校园里寻找到。
网上有段话说:“大学里优美的校园风景、浓重的学习氛围、丰富的社团活动,既能给孩子带来视觉上的享受,又能给孩子带来心灵上的触动。”
是的,如果希望孩子增长见识,那就带TA访名胜古迹;如果想要陶冶孩子的情操,那就带TA游祖国河山;但如果想要让孩子感受校园气氛,树立起读书的目标,那么,大学校园是不二之选。
这里,有博学、奋进、坚毅,有自由、勇敢、朝气,是每个人历经十载寒窗苦读所到达的地方,是构筑梦想的港湾,是踏入社会之前的修习所。
家长们可以一边带孩子参观,一边给孩子介绍一下学校特色、校友成就。激发TA对自由神圣的大学生活的向往。
04
去火车站,看见人生百态
现在中国有一个可怕的现象,就是全民富二代。
不管家庭条件穷也好、富也好,都在富养孩子。
父母总是把自己的苦和痛隐藏起来,把最光鲜的一面留给孩子,选择性的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是美好的,而忽略了美好的另一面,以至于很多孩子看不到生活的本质。
也出现了很多现实版的“何不食肉糜“,就像之前鲁豫对贫困山区孩子采访的一句话:你们为什么不吃肉,是因为不爱吃吗?
其实,让孩子知道生活本来的样子,让他体验一下烈日下的苦,感受一下肩膀上的痛,对眼界的认知和预知未来是有好处的。
火车站,更像是一个社会的大染缸,有五颜六色的人,有各行各业的人。
有的拖家带口奔赴下一个地方、有的卷开行李睡在售票厅、有的买了站票,站在车厢里一天一夜、有的与家人分别依依不舍,却又毅然离开...
有必要让孩子知道:社会百态,才是真实人间。
相信大多数父母都是从火车走上了飞机,从农村走向了城市。
有必要告诉孩子:
真的有人为了省几十块钱,而在车厢里站一晚,真的有人为了不住旅馆,而在大厅里睡一晚,真的有人在过着超乎你现在认知的生活。
相对与读书的苦,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,更要加倍珍惜,你生活的日常也许是他们奋斗的梦想。
龙应台说过:
“上一百堂美学的课,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;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,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;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,不如让他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。”
选一个合适的日子,带孩子去走一走。走进生活,拥抱社会,奔向自然。
这些地方其实就像是世界的缩影,有不同阶层的人,不同环境的事,阅历远比听闻更受用。
孩子读过的书,走过的路,见过的人,最后都会成为身体和思想的一部分。会讲究,能将就,能享受最好的,也能承受最坏的。